温室甲鱼养殖(中华鳖温室养殖技术)

一、稚鳖放养

(一)鳖苗规格

要求平均规格在3.5克以上,大小规格差不超过0.5~1克,孵出的时间前后最好不超过3天。

(二)苗消毒

消毒的药物最好选刺激性小、消毒效果好作用时间快、价格便宜的药物,切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氧化剂和一些容易产生耐药的抗生素。食盐是一种很好的药物,它既有保护皮肤的作用又能杀死鳖苗体表的真菌和细菌,而且价廉易购。消毒方法是将鳖苗在2%的食盐水中浸泡10分钟,浸泡时最好用光滑无死角的塑料盆,浸泡的药水不必过多,以没过鳖苗背为宜。

(三)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暂养后的稚鳖30只。将残次、弱小的鳖分开,单独放养。这样有利于残次、弱小鳖的体质增强,提高成活率,有利于鳖养殖过程中规格相对均匀、整齐。入池前应彻底剔除脐带未收好的稚鳖,这种鳖本身质量差、易染病,如共养在一起,就会增加引起传染病的机会,造成大损失,而得不偿失。值得注意的是:中华鳖有群体稳定的特性。在稳定的群体中如果再补入新的苗种,便会引起长达3~5天的激烈咬斗,不仅新投放的苗种不会摄食,而且原有的群体也骚动不安,摄食量会突然下降,并极易引发疾病。因此分批、分次进苗种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

(四)掌握温差

要注意室内外温差,特别是水温温差。一般要求水温温差不超过2℃;若温差过大,则可将稚鳖连盆一起放入温室,向盆中慢慢添加部分池水,直至两者水温相近,然后再将稚鳖放入池中。

(五)放养水位

放养时水位15厘米,以后随着鳖的生长逐步加深水位。

(六)养殖品种选择

现有的品系主要有台湾鳖、泰国鳖、中华鳖(湖南产、海南产、江西产浙江松阳产以及太湖鳖品系)、黄河鳖、日本鳖、美国珍珠鳖、美国角鳖和一些当地杂交鳖品系(日本鳖与中华鳖杂交、黄河鳖与中华鳖杂交、黄河鳖与日本鳖杂交等)。其中以台湾鳖与泰国鳖占市场份额最大,而从苗种成本上也相对较低。此两品系鳖在温室饲养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该两品系鳖相比,台湾鳖相对抗病能力较弱,易感染病原发生死亡,但外观相对较好、个大,孵化率高;而泰国鳖则抗病力较强,存活率高,但孵化率较低,同等体重下外观略显小。外塘养殖则以中华鳖、日本鳖和黄河鳖居生长优势。此三类品系在温室中饲养均不及台湾鳖和泰国鳖长势快,但若翻出温室后,则长势迅速,抗病能力和越冬性能均远胜于前两品系。在生长速度和产量上,日本鳖与黄河鳖略优于中华鳖。外观上,日本鳖较圆,中华鳖为椭圆,黄河鳖则浑身浅黄、较为美观。

二、饲养管理

(一)水温、气温控制

鳖在水温30~32℃范围内是最佳生长环境,气温应高于水温1~2℃为宜。应使水、气温保持最佳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造成浪费,切忌水温,气温大范围波动,减少鳖应激反应。最适水温泰国鳖苗31.5℃、台湾鳖苗30.5℃.本地中华鳖29.5℃。根据防病要求,养殖三个月后,可以将水温慢慢降至28~30℃。

(二)鳖苗开食

放养后在池中的饲料板上撒上鳖体重5%的适口软颗粒饲料,饲料中可以预先添加部分新鲜猪肝浆增加诱食效果,同时在饲料板的周围泼洒少许浓度为1%的饲料浆就可。这种直接放养开食法不仅整苗适应快,吃食好,而且成活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投饲管理

1.饲料投喂方式

采用水下投喂方式。食台板浸没水下2~5厘米为宜,太深不仅饲料浪费大,而且不容易观察吃食情况。制成的软颗粒应表面光洁、软硬适度,并且在制粒过程中最好能够降温,以免因挤压发热破坏营养成分。

2.投喂次数、摄食时间

一般在稚整期宜一日三餐,幼鳖后一日二餐即可,每次投喂应控制鳖的摄食时间,保证在15分钟内吃完,这样既能保证饲料在水中不变质,同时可以最有效地掌握鳖的投饲率并减少饲料浪费。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掌握“多一少一多"的规律,即在稚鳖前阶段(放苗半个月),适量多投,提高水的肥度;在幼鳖阶段,以防病长骨架为主要目的,应当控制投喂,整以偏瘦为好,若过肥则易发病;在出售前一个月,应当适当增加投喂,可以增加油脂的用量3%~5%,适当添加鸡蛋。当鳖投饲量正常的情况下,1周调整1次,具体投饲量见下表。

在鳖饲料中添加适量油脂,不仅能增加饲料能量,保证必需脂肪酸需要,而且能使加工成的饲料表面更光洁,稳定性更好,对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系数很有好处。动物油以鱼油为佳,植物油以玉米油最为理想,其次为豆油,再次为菜油,一般认为鱼油和玉米油211的组合添加量为最佳,2%鱼油另加1%玉米油为最佳添加组合。维生素添加,鳖苗期,添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对鳖苗提高免疫力很有帮助,添加量维生素E1克/千克饲料、维生素C1.5克/千克饲料,也可添加一些青菜胡萝卜等,添加量为5%~ 10%,对防治鳖疾病也有好处。

每次投喂半小时后检查鳖摄食情况,一发现食台上有饲料剩余(有时甚至是少许粉末)就应引起重视,查找原因,首先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减少下一餐的投喂量,否则会有更多的饲料剩余,以致引起水质变坏或者鳖生病。食台上剩余的饲料最好用皮管以虹吸的方法全部吸出。每个池的饲料应该分别称量并做好记录,这样能够较准确地知道鳖的摄食情况和鳖的存池量。

(四)水质管理

1.增氧

每500~600平方米的温室需要配备增氧泵1.5千瓦,每2平方米需设一个曝气头,曝气头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基本上应该均匀分布,尽量减少养殖池中的充氧死角,同时可以造成一定的水流。

2.排污与换水

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一般2天排污1次。换水是调节水体最直接的方式,但一方面,频繁换水费用高;另一方面,换水是以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为代价。因此换水应根据水体情况,决定换水量多少,一次换水量不超过5厘米,避免大量换水。

3.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有益细菌在水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一方面,它能将养殖池中不断产生的有机废物分解成无机物;另一方面,由于有益菌的大量繁殖抑制了病害微生物的繁殖,能够直接防止鳖疾病的发生。可以内服外用微生物制剂,一方面,促进消化吸收,减少排泄物,提高饲料利用率;另一方面,起到一个引种和维持水中有益菌一定含量的作用。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EM菌等。

4.不轻易使用杀菌药

应该改变单纯依赖杀菌药来防病的观念,频繁使用抗菌药,不仅增加抗药性,而且还会破坏原已形成的菌群平衡,反而导致水质变化和鳖消化功能紊乱,由于一般的养殖池水呈酸性,所以在调温池中,最好先用少量生石灰将pH调至微碱性。

5.水源水经处理后使用

由于外河水体水质不太理想,养殖户从外河进水后要经过沉淀、消毒等处理,才能加温进入养殖池。

三、病害防治

(一)病害预防

只要水质稳定,操作得当,一般鳖不容易得病。因此,应该改变单纯依赖杀菌药来防病的观念,频繁使用抗菌药,不仅增加抗药性,而且还会破坏原已形成的菌群平衡,反而导致水质变化和鳖消化功能紊乱。由于一般的养殖池水呈酸性,所以在蓄水池(调温池)中,最好首先用生石灰将pH值调至微碱性,并从水源上来控制病害菌的数量。

(二)主要疾病防治

1.白斑病

(1)病原:白霉菌属真菌。

(2)症状:只要将病鳖置入水盆中,使水淹及鳖体,可见鳖背部有一块块白斑。发病初期,仅在裙边部分,后逐渐发展至背部四肢、颈部、腹部等,白斑处表皮渐坏死,崩解,甚至出血,继发细菌感染,并发腐皮病。当霉菌寄生到鳖的咽喉部时,因鳖呼吸困难而渐死亡,濒死鳖呆滞,在食台或池坡上不肯下水。镜检,可见白色菌丝体。放养4~5天后,部分稚鳖在水池四周水面上作蛙状不停地游动,这是稚鳖患白斑病最明显的前兆,稚鳖停止摄食,开始有部分死亡,仔细检查稚鳖的背甲、腹甲、四肢、裙边、头颈有棉花状白色病灶,死亡的稚鳖四肢僵直浮在水面上。

(3)发病原因:水温低;清水下池;放养时鳖苗没有消毒。

(4)防治:①尽量不要让鳖受伤。②调节水质,使透明度保持20~30厘米使水呈浅绿色。③用硫醚沙星0,9ppm,预防用0.6ppm。④1/2000的食盐加1/2000的小苏打全池泼酒。⑤上述药物泼洒4小时后投喂抗生素,以防细菌继发性感染。

2.白点病

(1)病原:温和性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2)症状:鳖病四肢及腹甲出现多个针状头大小的凸出白点,严重时背部、颈部也有白点出现,剥去病灶可见干酸饼物。

(3)防治:①合理放养,稚鳖密度每平方米应控制在60只以下,饲养时间不应超过30天。②全池泼洒0.5毫克/升二氧化氯,消毒二天。③穿心莲、大黄、乌柏叶干粉,2%~5%饲料有一定的疗效。④鳖饲料拌比较敏感的药物如磺胺类、庆大霉素等药物,同时添加维生素C和E及免疫增强剂能有效控制。

3.腐皮病

(1)病原: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等多种细菌引起。

(2)症状:病鳖背壳、腹部两侧的裙边、尾部和四肢等部位发生溃疡,表皮脱落,严重时露出肌肉,四肢腐烂,在头的两侧有成片的白斑,成疮痂状。

(3)防治:①合理放 养密度;②水体定期用消毒剂消毒;③发病时,水体用二氧化氯或PVP_.I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投放药物蒽诺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和维生素C。蒽诺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等药物的添加量为饲料量的1%o~2%,5天--个疗程。

4.穿孔病

(1)病因:病原有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碱菌等。

(2)症状:发病初期,在病鳖的颈部、背部、腹部、裙边和四肢基部出现成片的白色点状小突起,呈疮痂状,逐渐增大为疖疮,向外突出,四周红肿,当疖疮溃烂后,脓汁状液体流出,带有恶腥臭味。随着病情发展,病灶形成深洞,裙边烂缺。(3)防治:同腐皮病。

5.鳖急性肺进水病

(1)外部病状:病鳖起初表现为食量减少,在食台上精神不振,微呈喘气状,下水后漂浮于水面,游泳时尾部上翘。若不及时治疗,则一般四脚朝天,体表无任何病变。解剖检查,肝呈土黄色,肾、脾微肿,肠中无物,肺气泡肿胀。

(2)病因:当鳖池密度过大时,导致水质恶化,呈酸性,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同时,水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使鳖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减弱。温室气温过高37℃。一旦条件适宜,病原菌就会侵害鳖,尤其是稚鳖,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

(3)防治:当大量鳖漂浮于水面且死亡量较大时,首先将池水排干,把鳖抓入大盆中浅水暂养两天。鳖池重新进水,增氧机关小。第一天外泼生石灰30克/立方米,第二天外泼利福平2克/立方米,然后重新放鳖。少量鳖尾部上翘或死亡量不大时,只需关小增氧机,外泼利福平2克/立方米+林可霉素5克/立方米,第二天外泼生石灰30克/立方米,第三天再外泼生石灰20克/立方米,即可痊愈。

6.氨中毒症

(1)氨的发生与中毒原理:氨(NH3--N)在鳖池中的产生,主要是由鳖的排泄物.剩饵和池水中各种生物死亡后的尸体在异养微生物的氨化作用下形成的,特别是在封闭和半封闭性温室中,当硝酸盐被还原时,氨浓度升高并成为无机氮的主要形式。

(2)症状:鳖不愿下水,食欲差,身体干瘪、瘦弱、裙边上翘、体色发黑,严重时四肢、腹部出血、溃疡或起水泡,甲壳边缘长满疙瘩,裙边溃烂呈锯齿状,稚、幼鳖中毒后腹甲变得柔软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中毒后较难恢复,生产严重受阻,陆续死亡。该病一般在池水恶化时易发作,在发作时,池水发黑发臭,并有大量气泡,水及空气中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3)预防:平时要定期开通气窗,降低室内空间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在开窗的同时,应打开充气泵使水中的水合氨通过曝气得以逸出,特别是平时要不定期排污换新水,减少池底的耗氧物质。

(4)氨中毒抢救:当发现整有氨中毒现象时,千万别先去换水更不要乱泼生石灰。首先应打开室内的通气窗把有害气体排出,同时,在池中泼洒市售鱼用增氧剂(按说明浓度)或每立方水1千克黄土化水泼洒,同时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米醋0.20千克。紧接着在池中架几块水泥瓦或木板,放时瓦或板在水下离水面2厘米,使鳖能爬到板上呼吸新鲜空气,一般抢救及时地能避免死亡,但一天后应把老水逐步换掉。

四、捕捞

及时分稀密度。单位水体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也就是该单位水体中鳖数量超过一定的限度,产生的代谢废物将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就会很快变坏。根据实际经验,一般当密度达到6千克/平方米以上时,水质就变得较难控制,发生水变的可能就会增加,换水的频率也随之增加。因此,鳖长到一.定的规格,必须进行抽大留小,适时出售,以减轻水质压力,减少因水质因素引起的成本上升。当鳖苗放养6~7个月后,必须捕捞一次,以降低密度、减轻水质压力,加快小规格鳖的生长,且捕捞规格须在0.4千克/只以上。以后每隔一个半月以后,再捕第二、三次,共三次捕完,实际养殖时间在10个月左右。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农家小兰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