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哈鱼图片(大马哈的)

中国的最北部,有一条贯通三国的国际河流,它叫黑龙江。从石勒喀河河口起,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全长2800多公里!

黑龙江流域的终点归属权是属于俄罗斯的,2004年,我国与俄罗斯签订了最终的边界协议,黑龙江下游至入海口将全部归俄罗斯所用。从那时起,大马哈鱼的处境,也就开始了!

黑龙江是我国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河流,河流上下游共计活跃着160多种鱼类。在黑龙江当地,对河流中的鱼类有着这样一个人说法:“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之说,这侧面反应了黑龙江流域的渔业种类繁多。

而对于黑龙江流域之中,名贵鱼种也是相当的多,比如大型鱼类有:狗鱼、哲罗鱼、鲟鱼、大马哈鱼等,小型鱼类有:鳜鱼、蒙古鲌、葛氏鲈塘鳢、牛尾巴鱼(学名:鲬)等等!

黑龙江流域由于处于我国最北端,所以气候上,它更受那些冷水鱼的喜爱。同时,受地理、环境的因素,黑龙江的鱼群,大部分鱼种都是在近海繁衍、发育、成熟。这也导致了它们需要不断的在内河与浅海之间穿梭,也正是这一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避开酷暑带来的损害。

大马哈鱼,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又称:大麻哈鱼、北鳟鱼、大发哈鱼、罗锅鱼、马哈鱼、麻糕鱼、麻哈鱼等。大马哈鱼属于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幼鱼在海洋里生活3-5年,通常4龄达到性成熟,成熟后回江河产卵。

大马哈鱼,对于黑龙江而言,那绝对算得上是顶流般的存在,更有着“鱼中王者”之称。大马哈鱼属于中大型鱼类,成鱼体长在60~100厘米,普遍体重在5~10斤,个体最大的可达到15公斤。

大马哈鱼在鱼类之中,可以算得上是食物链的顶端,毕竟,作为凶猛型鱼类,它的生性凶悍。成鱼以其他多种中小型个体鱼类为食,幼鱼阶段相对就和谐一点,主要靠水域中的水生昆虫、底栖生物、藻类为食!

‬大马哈鱼的价值!

大马哈鱼是黑龙江绝对的经济型鱼类,市场价值而言,甚至在国际上都是享誉盛名的。在建国初期,大马哈鱼更是担负起了黑龙江渔业资源的重任,由于处于百废待新的时代。黑龙江当时的工业极为落后,这也变相的保证了黑龙江的水质。

也是从那时开始,黑龙江的大马哈鱼几乎是年年大丰收。自1951年起,当年的大马哈鱼产量第一次超过了2000吨,随后开始2085吨,直到1963年,甚至达到了4500多吨,总捕获个体量超过120多万尾!

可是,这样的好景没有持续太久,在进入70年代以后,每年的年产量在逐年锐减,几乎到了卑微的几百吨!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马哈鱼的需求量也在加剧,这主要原因还是归功于大马哈鱼的各种价值体现。

大马哈鱼的鱼肉品质极高,体型大而肥壮,肉质细嫩且鲜嫩。并且,大马哈鱼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不管是鲜食,还是成品加工,都是属于高端的食物原材。而且,大马哈鱼不仅肉质的价值体现较高,它的鱼卵同样是国际盛名的美食,盐渍鱼卵在国内外更是有着“红色籽”的美名,是被公认的世界三大美食之一!

大马哈的‬救赎之路!

为了应对大马哈鱼的数量锐减问题,我国开始了对它的保护性抢救。毕竟,持续的索取,带来的伤害就是,年捕量跌至90年代的几十吨每年。甚至很多赖以生存的渔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到了颗粒无收的程度!

而且,随着不断的捕获,大马哈鱼不仅数量急剧下降,个体上来说也是萎缩的可怕。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大马哈鱼的捕获个体,普遍在8斤上下,大的11-12斤的也同样不在少数。

在数量锐减的捕获时代,大马哈鱼的个体反差也出来了,巨型大马哈鱼几乎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个体只能维持在5斤左右,能到8斤的都是少数的。

为了进一步的改善溃败的大马哈鱼处境,我国在80年代,先后在抚远、东宁分别建立了大马哈鱼放流站,增值放流成了大马哈鱼残喘的“救命稻草”。

其实,对于大马哈鱼的救赎,我国早在1956年就已经着手实行了,那时,在乌苏里江沿岸,就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人工孵化放流站(在当时,它被称之为哈尔滨水产试验场)。

对于大马哈鱼的观察,我国也是相当尽心的。可是,在之后的观察发现,相关渔业部门担忧的问题还是出现了。没错,那就是大马哈鱼的交配兴趣萎靡,产卵量大幅下降问题。

据渔业部门统计,2000年以前,大马哈鱼的抱卵量在4000~5000枚/尾;但是,到了2010年后,它的抱卵量就开始下跌,甚至是很少能超过4000枚的,大部分还是维持在2500~3500枚左右。

所以说,野生大马哈鱼在黑龙江的处境已经相当的艰难了,一个不慎都可能导致整个族群的颓败。

而这种现象,可不是增值放流所能改变的,对于出现的如此严峻问题,主要原因,其实,也不是大量捕获所致。

溃败的大马哈鱼处境原因在哪?

很多人说,大量捕捞能导致一个物种的锐减和消失。但是,问题是,随着政策的变动,捕捞的规范。合法性捕捞,已经很少出现大小同杀的情况了。

而大马哈鱼的流失,不仅体现的是数量,这是已经伤到了它的繁衍问题。而导致繁衍数量锐减的原因,根本所在,更多的还是因为水出问题了。

没错,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量化工厂、制造厂、冶炼厂蜂窝式崛起,工业污水的随处排放。最终,也导致了黑龙江水质的污染损坏,而这都是影响大马哈鱼交配繁殖的因素。

而这一系列问题,不仅仅只出现在黑龙江。我国的其他几条大江,在当时也同样遭受摧残,比较出名的就是:珠江、长江、黄河。

我国大马哈鱼捕获的锐减数量原因,其实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大马哈鱼属于洄游性鱼类,它的产卵与成长方式是两个极端。大马哈鱼的鱼卵、幼鱼需要靠淡水生存,而成鱼则是靠近海的诶盐度生活,而这个过程就是需要3-5年的时间。

大马哈鱼的产卵繁衍方式很特别,它在性腺发育完善以后,在秋季就开始沿着黑龙江流域,逆流而上,沿途需要远征近3000公里,到达我国黑龙江抚远段的浅滩处进行交配、繁殖。而在当成鱼产卵以后,它们会逐渐死亡,而死亡的大马哈鱼会搁浅留存,依靠秋冬寒冷的天气保存至鱼卵孵化,直到分解供幼鱼食用,这也许就是大马哈鱼就给子嗣的最后一顿晚餐吧!

言归正传,我国大马哈鱼之所以会出现捕获锐减的原因。这就不得不说俄罗斯了,众所周知,俄罗斯地理位置靠近北极,气候相当寒冷。

所以,它们对于食物的需求,第一考虑就是高能高热的食物。而且,俄罗斯也是吃鱼大国,大马哈鱼更是有着他们对食物的所需要求。

而上文也提到,在中俄对黑龙江下游和入海口的协议,加之大马哈鱼的成鱼生活习性。他们都是有着优先权,基本上,在大马哈鱼从入海口开始洄游时,在这中途就是俄罗斯渔民开始大势捕捞之时。所以,在他们的捕捞过后,留待洄游而上的鱼,基本也只能是少数的一部分而已!

而我国的不断放流,最终,也只是为俄罗斯做了件大大的“嫁衣”。

‬总结

我国对大马哈鱼的放流是努力的,单单只是2014年一年,就曾放流近200万尾鱼苗,而截止至当年,对于放流总量更是超过2000万尾之数。可就是这样,仍然感觉是杯水车薪。而想要真正的保护大马哈鱼的恢复,后续之路还是需要相关部门与俄罗斯方面多多沟通,制定一套合理完善的体制才行。这样,大马哈鱼的路可能能走的长一些!

我是啊峰,喜欢的点赞,关注,谢谢大家的阅读!!!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啊峰爱钓鱼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