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虾(这种小小生物却创造出了宇宙级的奇迹)
亲爱的朋友们,这一期我为大家科普一种深居海洋的奇特动物,它的一个举动却创造出了宇宙级别的奇迹,让各领域的科学家对它的研究乐不知倦且络绎不绝。
这种神秘的海洋动物就是琵琶虾(虾耙子、螳螂虾、皮皮虾等),生物学家将它称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动物。
科学家因何将这种几寸长几十克重的小动物跟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相提并论呢?这是因为它的确拥有宇宙级别的神奇能力。
研究琵琶虾的意义非同小可,从航天、军事到医学、体育安防等领域无不从中受到启发,更为神奇的是,琵琶虾的眼睛居然能看清识别癌症,这一切研究意义都源于琵琶虾的2个神奇功能和一个创造宇宙级别奇迹的行为举止。
一 就个体重量而言,琵琶虾可以赢得世界最强的动物称号。
要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是谁?我想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些陆地大型动物或海洋大型动物,其实就个体重量而言,站在特种意义上讲几寸长几十克重的琵琶虾才是世界上最强的动物,因为它的一个普通行为却创造出了宇宙界别的奇迹。
作为深居海底的穴居动物,琵琶虾通常都是采用伏击式的狩猎方式,它喜欢的食物是贝壳类、甲壳类、软体类动物,无论是有多硬的贝壳,只要被它给盯上了,它总会能吃到贝壳中的美味。
我们知道贝壳的硬度很高,对于大多数鱼类而言,能吃到味道鲜美的贝壳肉几乎是不可能,但琵琶虾只需用自己的一对"小拳头"看似不经意的一敲,贝壳瞬间就会死亡,张开口的贝壳就成了它的美味大餐。
在伏击狩猎中也是这样,琵琶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一击,对手或猎物在它的"小拳头"重击下即刻失去了反抗能力,成为了琵琶虾的大餐。
同样在实验室里,生物学家用来观察养殖琵琶虾的容器绝不会使用普通的玻璃材料,因为普通的玻璃材料经不起它那对"小拳头"的敲击,可能在一瞬间就会爆裂。
琵琶虾的附肢
琵琶虾的那一对"小拳头"为何如此厉害呢?它的攻击行为为什么说能创造出宇宙界别的奇迹来呢?
二 琵琶虾“一拳头”的攻击速度创下了宇宙记录。
武术大师所追求的唯快不破的最高境界,在琵琶虾面前也不过是班门弄斧,唯快不破的核心精神反而没有琵琶虾所运用的那样出神入化。
科学家利用每秒二十万帧的高速摄像机和专用计算机软件,拍摄并计算出了琵琶虾"小拳头"的攻击速度不足800微秒/次,这个数字还仅仅是琵琶虾试探性地攻击,显然并没有处在正式的攻击条件下。
琵琶虾的附肢
仅从这个数字来看,琵琶虾在水下庞大的压强下发起的如此之快的攻击速度,足以让任何动物都望尘莫及,理论上在我们人类一眨眼的瞬间时间里,琵琶虾已经攻击了500个频次,就算是全世界最厉害的拳击手都不可能达到如此之快的水平。
如果人类的胳膊和手能驾驭的了如此的速度会怎样?假设人的手向天空以琵琶虾的攻击速度为基数,扔出去一个棒球,大家猜测一下棒球会最终去了哪里?
答案令人惊恐,棒球被扔出了地球去了外太空,这个速度早已经突破了第一宇宙速度,实际上要把棒球扔出地球,根本就用不到琵琶虾的全部攻击速度,只需要它的十分之一就够了。
琵琶虾的攻击速度要比运载火箭几乎快600倍。
三 琵琶虾的"一拳"能打出超越自身重量近3000倍的力量。
一只琵琶虾的重量约在30-50克之间,以50克体量计算,其打出一拳的重量相当于150千克,这个力量峰值几乎赶上了22口径的子弹。
如果按照琵琶虾的这种峰值攻击力量计算,假设一个人的体重是80公斤,乘以3000倍的自身重量,就相当于打出一拳的重量是80*3000=24万公斤(240吨),如果拿出1/10的力道也能一拳头将一根钢条打碎。
从琵琶虾的这一超级能力来看,它的攻击力量绝对是让感到恐惧和不可思议,它所打出去的"一拳",超强的峰值力仅是其一,它还包含另一项让人更为震惊的能力。
四 快如闪电的攻击能产生跟太阳表面一样高的温度。
琵琶虾在狩猎中快如闪电的一击,能让它"小拳头"周边的水沸腾起来,这是源于它的攻击速度太快,"小拳头"攻击时形成了超空泡现象,那些小气泡破裂时会释放出强大的冲击波动能,并同时释放出了约8000摄氏度的高温。
这个温度已经达到了太阳表面的温度,不过好在是一瞬间形成,在极短的时间内还会伴有发生闪光现象,但这一现象由于发生的时间极为短暂,人的肉眼是无法在常规下发现。
超空泡现象能产生巨大的冲击波破坏力,让对手或猎物受到致命的内伤并丧失了反抗能力,通常下没有猎物或对手能经得起它的一击,就像被22口径的子弹击中不死既伤。
琵琶虾的复眼
五 琵琶虾攻击武器(小拳头)奇特的生物学原理。
琵琶虾的一对锤子状的附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最末端的武器部分是个凸起带尖的"锤子头"(小拳头),中间部分是前肢,最后端的部分是一对马鞍状的粗壮附肢,所有的爆发出的力量都是源自那里。
马鞍状的后附肢肌肉发达,肌肉收缩时就像一张被拉起弦充满力量的强弩,在作出攻击计划之前,鞍状附肢开始弯曲肌肉收缩,中间部分向后跟附肢并齐,攻击时紧绷的肌肉瞬间松开,力量通过后附肢传达给中间部分到达锤头,然后所有释放出的力量从锤头传递给了攻击对象。
琵琶虾这一奇特的生理结构让科学家赞叹不已,从生物学进化角度而言,为了让自己更容易生存下去,这样的进化策略实在是高明,以至于让人类通过对它研究从中受到更多的启发。
六 琵琶虾攻击武器"锤头"的材质让人类自叹不如。
既然琵琶虾的攻击武器所释放出的力量峰值如此之大,为什么这么大的力量反而不会让自己的"锤头"造成毁坏呢?难道它的材料有罕见的特殊性吗?
的确如此,科学家对琵琶虾的"锤头"和附肢进行了细致地解剖研究,发现它的整个附肢分子结构都是一种以吸收振动波为核心的"吸振结构"组成,这跟任何已知的生物都不同,分子结构就像一堆堆的螺旋式纤维所构成的"夹芯板结构",强大的撞击震动能量在这些"夹芯板结构"中传递时,会被高效地吸收化解掉。
附肢分子间的排列本来就有着纵横交错的狭小空间,撞击所产生的震动能量无法将狭小空间变大造成分裂,只能沿着螺旋状的纤维结构传递而最终能量消失耗尽,从而整个附肢保持完整形态。
琵琶虾附肢分子结构图
所以科学家从中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将琵琶虾附肢的分子结构运用到了材料学上面,尝试制造出强度超强的新材料,用于飞机、汽车、战场武器等领域的制造业中。
美国国防部为军事科学领域注资,计划利用其分子结构开发新的坦克防护材料,试图找到一种质量更轻强度更大的新材料以此增加坦克的防护能力。
当前材料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高强度的装甲防护材料,实验样本是一小块只有一厘米厚重量仅为几百克的新型复合板材,在0.5磅高爆炸药爆炸能量破坏试验下,板材完好无损。
这种新材料还可以广泛地被应用在航天、汽车、体育、安全防护、生活等领域。
新式复合材料
七 琵琶虾的眼睛可以看清识别癌症细胞。
琵琶虾的眼睛属于复式结构,它含有跟已知的所有生物都不同的感光细胞,在动物王国中有着最高级别的视觉系统。
我们人类的眼睛只有2种感光细胞,一种可以识别黑白光,另一种识别彩色光谱,琵琶虾的高级之处就是它拥有16种不同的感光色素细胞,这种最为广泛的视觉光谱能力超越了地球上已知的任何动物,特别是它对偏振光的感光能力让人类叹为观止。
癌细胞在偏振光下的特性
偏振光对于人类研究癌细胞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我们知道人类的肉眼是无法识别看清癌细胞,但在偏振光下癌细胞就会现行,这是因为癌细胞在偏振光下的光散射特性跟正常细胞不同,从而可以识别出癌细胞的存在,但遗憾的是人类肉眼无法感知偏振光。
琵琶虾的这一能力可以帮助人类识别癌细胞,科学家利用它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当做模型,试图开发研究出一种可以安装进手机里的带有偏振光特性的摄像头,一旦成功人们可以直接用手机扫描身体部位,有没有患癌症一扫便知。
恶性细胞
人类还在不断地对琵琶虾进行科学研究,想从中挖掘出更多有利于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启发性线索,不得不说,这种小而强大的动物的存在,的确是一个宇宙级别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