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中华鲟现身上海)

继湖北发现国家珍稀物种长江鲟后,上海崇明水域又发现了中华鲟。

长江鲟、中华鲟以及白鲟是生活在我国长江之中的3种鲟类,其中中华鲟名气更大一些,有水中国宝之称。

可惜的是,上海崇明发现的这条中华鲟是死亡状态,当时正漂浮在水面上,某测量辅助船上的船员看到之后,考虑到中华鲟是保护物种,于是报警求助。

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这条中华鲟已经死亡腐败,鱼龄2-3岁,体重大约6斤,死亡原因未知,目前已经被带回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

中华鲟

中华鲟曾经在我国非常常见,居住在长江岸边上的人们有“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到不像样”的说法,其中“腊子”就是中华鲟,“象”就是长江白鲟。

中华鲟是江海洄游的鱼类,它们的原产地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宜宾-屏山河段,但因为葛洲坝的建立,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之路,导致了它们丧失原来的产卵地。不过后来研究发现,中华鲟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葛洲坝下方4公里的位置,开辟了一个新的产卵场,但是新产卵场有许多不利因素,比如:秋冬水位低,水温升高,产卵水温推迟等等,而且河床的硬度和河床环境也受到影响,以至于葛洲坝新产卵场虽然观察到了产卵的证据,但自从2017年开始连续5年没有发现野外繁殖记录,而这些信号非常危险,意味着它们受到灭绝的威胁更高。

为了保护长江鲟,我国在1982年就已经开始进行中华鲟人工繁殖工作,并且在1983年获得成功。甚至还实现了在人工环境中繁殖子二代和子2.5代。

这里多说一下,子一代指的是父母都是野生中华鲟,但是在人工环境下培育出了后代。

子一代相互交配,生的后代就是子二代;子二代重新和野生中华鲟交配,生的就是子2.5代,这样有利于确保人工培养的中华鲟保持基因多样性。

人工实现了中华鲟的生长和繁殖,只是保留了中华鲟的基因,并没有让中华鲟发挥出它的生态价值。而且野外中华鲟数量仍旧在减少。

事实上,中华鲟的繁殖能力非常强,1条中华鲟寿命在40年左右,一生可以产卵3-5次,甚至更多,个体绝对怀卵量达30.6万-130.3万粒,平均为64.5万粒,目前在人工环境下,已经可以做到受精率达到77.9%,孵化率达到89.5%。

但是,中华鲟面临的困境不是繁殖能力,而是产卵地的改变,以及数量减少,导致了中华鲟难以在野外寻找到配偶;长江没有禁渔之前,过度捕捞导致了中华鲟幼崽被捞走等问题。

为了保护中华鲟,也为了让中华鲟发挥出它的价值,我国早在上个世纪开始就已经开始增殖放流,38年来人工增殖放流了700多万尾中华鲟,补充到长江之中。

然而另一个问题是,咱们增值放流了700万尾的中华鲟,为啥长江里的中华鲟还是寥寥无几呢?

放流的中华鲟都去哪儿了?

咱们放流的中华鲟,大致归属是以下几个:

死亡

尽管咱们从上个世纪就开始对中华鲟增值放流,但是刚开始咱们人工养殖中华鲟的技术有限,无法将它们养大,导致在鱼苗时期就要被放生。

要知道的是,长江并不是一个慈祥的母亲,这里生活着很多鱼类,其中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等都会以它们为食,导致放流的中华鲟存活成功率非常低,因此尽管放生了许多中华鲟,但放流的效果并不好。

现如今,咱们已经掌握了中华鲟人工养殖技术,甚至能够将一条中华鲟从鱼卵时期养大到产卵,因此现如今放流的中华鲟主要是体长20-40厘米,体重在30-280克的鱼,此时它们已经度过了最危险时期,放流的效果较好。但是这部分放生的中华鲟个体有限,38年来真正有效放流的个体只有137.21万尾,目前还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

大海

中华鲟是江海洄游鱼类,它们出生之后会随着父母一起返回大海育肥,在大海中生活10-15年左右,等到性成熟后才会再次返回长江,沿着父母曾经走过的路,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产卵。

这也意味着,咱们增殖放流的大量中华鲟,并不在长江里,而是在海洋中,等到它们长大后才会再次返回长江。

目前咱们正在实行长江10年禁渔,渔民上岸,鱼儿回归,给了中华鲟一个非常好的恢复时间,但是只是增殖放流中华鲟并不能解决灭绝危机,咱们还要保护长江鲟的产卵地,让野生的,人工增殖放流的中华鲟都能够恢复野外繁殖,种群进一步加大,如此以来才能让中华鲟彻底摆脱灭绝危机,甚至未来达到“鱼满为患”的效果。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路平说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