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周边黑坑钓鱼的地方(休闲垂钓被)
古人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垂钓的?
不少钓鱼爱好者都听过“姜太公钓鱼”的故事,里面讲的姜子牙用没挂鱼饵的直钩钓鱼,距今已有3000多年。垂钓活动再往前追溯,在距今大约6000年的西安半坡文化中就出现了,当时古人用的是骨质鱼钩。
古人垂钓,大多是为了填饱肚子,使用的工具也相当简陋,不过当时的鱼类资源比较丰富,就算再简陋的钓具,应该也能满足需求。到了现代,人们垂钓只是为了打发时间,钓鱼已经演变成一种休闲娱乐活动。
虽然垂钓装备越来越精良,但鱼却越来越难钓,有的地方甚至连下竿的地方都已经变得相当稀有。
垂钓无处下竿,钓鱼爱好者失去活动空间
湖南岳阳,这个地处洞庭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城市,水资源极为丰富,给休闲垂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到周末都有三三两两的钓鱼爱好者来到江边抛竿作钓,让这座城市看上去充满活力。
不过自长江禁渔以来,岳阳垂钓者的活动空间已被大大压缩。尽管农业农村部多次阐述“休闲垂钓对渔业资源影响有限”的论点,但垂钓者可垂钓区域仍在不断缩小。就以岳阳为例,洞庭湖1650平方公里水面共393.62公里岸线,以及100多公里长江岸线,九成以上的区域都被纳入了禁钓区。
江中船来船往,岸边却无处下竿,这就是岳阳的垂钓现状,而位于长江沿线的其他城市,据一部分钓友反映,可垂钓之处少之又少。比如芜湖、南京等地的长江干流及通江支流,很难找到下竿的地方。
无处下竿,诸多垂钓爱好者的刚性需求,该如何解决?最终可能只有两个去向,一是放弃爱好,二是转向商业化垂钓,也就是去“黑坑”钓鱼。
垂钓被深度“绑架”,想玩只能去黑坑?
很多关注休闲垂钓的网友,近期可能都听过一则消息:四川渔业协会表示,2022年将建立5-10个休闲垂钓示范基地,为垂钓爱好者提供文旅休闲和切磋技艺的平台。
这件事情猛地一看,还以为是一件好事,但笔者仔细一琢磨,发现并非像广大钓友想得那么简单。
何为“休闲垂钓示范基地”?翻译过来无疑就是商业化垂钓园,也就是钓鱼人常说的“黑坑”,掏了钱才可以钓鱼!
这个消息似乎预示着休闲垂钓未来的发展模式,自然水域限钓、禁钓,想钓鱼可以去专业化的垂钓基地,这是否意味着野钓可能在未来逐步消亡?实在让人不敢想象。
对于爱好野钓的人来说,与其花钱去黑坑钓鱼,不如干脆放下鱼竿。
随着禁渔的深入,户外垂钓好像已经被深度“绑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似乎只有不让人钓鱼,才不会犯错,至于是不是降低了垂钓爱好者的幸福感,并没有太多人关心。
毕竟,垂钓和吃饭、生存等大事相比,仍旧显得微不足道。
但对于垂钓爱好者来说,钓鱼可能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钓友,垂钓既能打发时间,又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如果真的断了念想,估计生活中唯有打牌、遛狗聊以消遣了。
钓鱼人无处可钓,引发的负面效应令人担忧
随着垂钓爱好者的活动空间被一步步压缩,一些肉眼可见的负面问题也让不少人开始担忧。
其一,垂钓人数大大减少,一些渔具店生意难以为继,渔具从业者受到严重冲击,对上下游产业链都是不利影响,毕竟很多人是依靠这个来吃饭了,不让别人钓鱼,就等于砸了人家的饭碗;
其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一些城市周边的水域都被划入禁钓水域,老年垂钓爱好者想要钓鱼,可能需要长途跋涉数十、上百公里,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其三,休闲垂钓作为渔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恐将陷入销声匿迹的尴尬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垂钓爱好者数量已达到九千万(另一说法是1.3亿),如此庞大的垂钓群体,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数百甚至上千亿。抛去经济利益不谈,垂钓也算是一种刚性需求,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大家总归得有一些精神层面的娱乐活动吧。
诚然,钓鱼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毛病,但如果加以引导,相信比一味去“堵”,效果要更好一些。
编后语:在禁渔、鱼类资源保护的大环境下,对休闲垂钓的规范化势在必行,但禁渔和禁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做好禁渔宣传的前提下,加强对休闲垂钓的管理未尝不可,但切莫因噎废食,让垂钓成为一件“奢侈品”,让广大钓鱼人无处下竿。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工作,估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